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武汉科技大学2023年人工智能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11月11日,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武汉科技大学2023年人工智能前沿论坛在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人工智能学院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火箭军工程大学胡昌华教授、北京大学王龙教授、昆士兰科技大学田玉楚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朱策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小康教授等来自全球各地的20余位专家学者,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武汉分会主席伍世虔教授、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腾、人工智能学院领导和师生代表百余人参加会议。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刘运显主持。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
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腾致辞。他表示,今天我们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开展学术研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2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知识的分享、技术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将为我们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学术大餐,相信此次会议一定能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为武科大控制系统与工程的发展建言献策,助力武科大高质量发展。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武汉分会主席伍世虔致辞,感谢各位专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他表示,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及应用为主题,探索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工科教育。同时也针对武汉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现有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优化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运营现状进行交流,为各位学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共享资源平台,共商项目合作,共谋产业发展,服务湖北“51020产业集群”。
此次论坛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火箭军工程大学胡昌华教授等2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汇报。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及应用”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及其在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优化、自动化与智能机器人、智能分析与调控技术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
报告一、谭建荣院士《人工智能与医工结合: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院士、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与医工结合是当前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与医工结合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挖掘、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其中,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从海量的医疗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对医学影像等复杂数据的自动识别和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则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谭建荣院士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与医工结合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交叉研究。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医工结合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医疗行业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这也是人工智能与医工结合的重要发展方向。
报告二、朱策教授《基于语义重构的图像编辑和编码》
IEEE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电子科技大学朱策教授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朱策教授认为,在传统的图像编码方法中,通常只考虑图像的视觉信息,而忽略了图像的语义信息。这使得传统的图像编码方法在处理复杂场景和多变光照条件下的图像时,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而基于语义重构的图像编辑和编码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量,提高处理速度。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实现对图像的高效检索和编辑。在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可以利用基于语义重构的图像编辑和编码方法实现对人脸、物体的精确识别和理解。
报告三、杨小康教授《元宇宙与生成式人工智能》
IEEE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图像图形学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杨小康教授认为,在元宇宙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虚拟世界中,人们需要能够自动生成各种类型的数字内容,包括文本、图像、音频等。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图像、音频等数据,自动生成这些内容,从而为元宇宙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数字内容。同时,元宇宙也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此外,杨小康教授还指出,元宇宙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何保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和数据安全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
本次人工智能前沿论坛为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舞台,促进了人工智能产学研交流合作。亚太人工智能学会行业领先论坛系列会议将继续承载学术前沿性与国际开放性的属性,为全球AI科研成就的展示和交流提供支持。